新闻动态

已近79个工程项目股权融资过亿,2021年的机器股权投资在赌什么?|金融行业检视

来源:147采集 作者:147小编 时间:2022-04-30 00:05:07

文|雅致

撰稿|彭孝秋

去年的机器赛车场热到甚么某种程度呢?如果股权创业者稍稍犹豫呵呵,可能就非但抢不出单程票。

从GW2查统计数据上看,去年前10个月领到股权融资的机器工程项目共299个,其中253个分散在C轮及从前,79个工程项目的股权总市值在亿港币以上。

还有许多股权投资机构给他们放出绣球,但是已经没有交易额了。去年的大盘下,他们和竞对如果都能活得极好。这是去年末才设立的机器子公司创办人向36氪抒发的人声。

这还只是刚设立的子公司,对于这些设立时间较早的歌星工程项目着实抢不上号。同时,巨额股权融资该事件也都出现在去年。

比如说,设立于2016年的AI+3D听觉+机器软件系统服务项目商「梅贝茨德」,9月公布的C轮股权总市值近10亿,正式成为亚洲地区AI+轻工业机器应用领域股权融资数额最低的子公司之一;设立于2017年的「精锋医疗保健」年末融了近6亿,正式成为医疗保健机器最小单得主;智能化服务项目机器应用领域最小总数额股权融资股权投资数额超过10亿港币,归属2015年设立的「达闼信息技术」。

投的多、投的早、还抢不上票,上一场那般景像出现还是在2017年。或者说,彼时的枪声吹得更猛:年内投股权融资该事件共501起,股权投资数额约524.7亿,是机器应用领域二十年来投股权融资股权投资数额最低的两年。

这个位数的升温某种程度可想而知,要知道,往后10年机器赛车场出现的股权融资该事件才2661件,股权投资数额1385亿。

赛车场过热以后往往一地鸡毛。

往后五年,吊销、注销、停业的机器企业数量高达2.4万家,当钢筋铁骨试图走进人类世界,如何落地、如何实现规模化营收、在甚么场景能够实现商用等问题,都成了绊脚石。资本也逐渐冷静下来,2018年开始就跌回284起,2019年进一步下滑至210起。

新一轮的热度实际上起于2020年末,以高瓴、红杉为代表拉开序幕,但实际上年内也只有242起,不算过多。代表case就是云鲸智能化、梅贝茨德、海柔创新、擎朗信息技术等等。

但很明显,持续到今天还没停下的这一轮资本潮要更长情,也更稳健。

稳健主要是指热度出现在产业内:去年机器企业的新增数量为6.98万家,是往后10年统计数据最低的两年;场景更落地、技术突破也更明显了,产业资本美团、头条等也都开始跑步进场组队买赛车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以6.82万家机器企业正式成为覆盖最多的省份,设立于2014年底的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产业基地被看作优质机器工程项目诞生地。时不时也传出松山湖的机器企业要被VC们抢光了、红杉、五源资本等一线VC驻扎到广东考察机器团队。

那么,这次火热会不会又是一场经济周期性的自我高潮?哪些场景会最快实现商业化?这些场景之下又会是多大的市场空间?不同子公司在探索机器发展路径上的技术分野和路径又长甚么样?

从国产替代到商业场景更落地

线性资本王淮曾用五点半的黎明来比喻去年行业浪潮,四点半的凌晨来比喻上一阶段。走的离人更近了,是股权创业者对去年机器的普遍看法。

通常来说,判断一个机器工程项目能不能投,一般要看三个问题:有没有实现国产替代、能不能实现降本增效、是否真的实现机器换人?现阶段股权投资对后两者偏重更强于前者。

光源资本资深财务顾问周道航曾表示,2017年之前,国内的机器子公司主要通过模仿四大家族,以更低的成本去国产替代四大家族产品。

如果说如何替代存量是往后逻辑,那么今天则是如何创造增量。

增量之一是更多像外卖、快递等新兴服务项目行业的崛起,而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增加了用工成本。所以对机器的需求变高,加上人口红利逐步变为工程师红利,有了更好的基础。但如果只是人太贵了,还无法让企业一键下单。

这就有了第二个增量——降本增效。因为目前的机器软件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下游客户对于质量和效率要求。

蓝驰创投股权创业者曹巍认为,从2020年开始,国产轻工业机器开始满足轻工业场景客户的需求,订单额、交付质量以及复购率也开始良性地增长。

普通消费者都能感知到机器正在加足马力走进人们生活。一般来说,离人越近的应用场景能更早实现商业化。

所以服务项目/轻工业机器正式成为资本进入最多的细分应用领域不足为怪,这或许也将是市场空间最小且商业化最有想象空间的赛车场。

第一大赛车场的轻工业机器市场规模超400亿

国际机器联合会主席 Milton Guerry 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增长最快的机器市场。这里每年安装的机器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多的可操作机器。这种快速发展在机器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他所说的装机量主要是指中国轻工业机器装机量占了亚洲地区的近半壁江山,这也是机器应用领域最小的市场。

《中国机器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就提到,预计我国机器市场规模去年将达到 839 亿,其中轻工业机器有445.7亿规模。

如果面向未来,445.7亿还是一个很小的位数。按照波士顿咨询子公司预测,2030年亚洲地区机器市场规模将从1600亿扩大到2600亿,仍有1000亿的发展空间,中国市场也会随之扩大。

445.7亿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德邦证券认为轻工业机器可用于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汽车整车、家用电器、电子、锂电池、光伏、食品饮料、汽车电子、医疗保健用品、化学制品、仓储物流、半导体等多个场景。

资本的流向更可以划分出两个主要应用领域,即移动机器和协作机器。此前有媒体统计过,轻工业机器中获投企业前三大细分品类分别是移动机器(29%),机器软、硬件供应商(23%)和协作机器(16%)。其中,机器软、硬件供应商位于产业链上游,主要的机器品类则是另外两者。

机器下游应用

新兴,是弯道超车的市场机会。移动机器和协作机器的市场此前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而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正是机会所在,这意味着国内机器厂商已经与海外竞对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其中移动机器可以分为AGV(自动导引车辆)和AMR(自主移动机器)两类,比较上看,AMR机器单台售价普遍在10-20万元左右,更贵、也更灵活。

它可以不依赖固定的导航轨道或标志,能够自由运动及自主避障。趋势上看,许多AGV厂商开始切入AMR市场,比如说极智嘉(Geek+)、蓝胖子机器智能化等;也有专注于AMR市场的企业,比如说姜歌机器、灵动信息技术(ForwordX)、炬星信息技术(Syrius)等。

其次,机械臂是协作机器的典型代表。虽然技术上说,机械臂还难以实现对海量SKU的精准识别和柔性拣选,成本也较高,目前的应用渗透不如移动机器成熟。但长期上看,机械臂可以被认为是实现无人仓中必须要做的最后一步。

轻工业机器典型企业,36氪研究院整理

疫情出现后,线上购物得到飞速发展,所以资本开始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物流仓储应用领域。

比如说,做物流仓储机器的优艾智合半年融了两轮过亿资金,海柔创新去年已经融了4轮,最新一轮公布的股权融资数额约为超两亿美元;未来机器融了两轮,公布数额也是过亿;梅贝茨德在往后12个月内已经完成了三轮大额股权融资......

Tractica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亚洲地区仓储和物流机器出货量,将从2016年的4万台激增至2021年的62万台,市场规模也随之增加到224亿美元。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测算,仓储自动化市场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8%。

第二大赛车场的服务项目机器规模超300亿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专委会副主任曲道奎在《中国机器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中指出:2020年,我国服务项目机器市场规模约为283亿,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319亿。

亿欧智库也曾对中国商用服务项目机器及各细分市场均进行了测算,预期2025年中国商用服务项目机器市场将突破1000亿规模,商用清洁机器将呈现持续高增长至约749亿,终端配送(不含室外)机器约达348亿,讲解引导机器约达62亿。

相比轻工业机器来说,服务项目机器离人更近,应用范围更广,商业化某种程度也更高。

不过这并不容易,当在钢铁之躯上注入情感正式成为一种必需,服务项目机器不仅需要看到人、感知人,还要做到读懂人。

所以,即使目前可见到的服务项目机器,已经加上了AI算法、3D结构光、激光雷达等一系列用在航空航天、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手机上的技术,也没能真正讨到消费者欢心。

家用服务项目机器典型企业,36氪研究院整理

尽管技术还没达到理想状态,但资本已早入局。据GGII统计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服务项目机器应用领域股权融资该事件有43例,股权融资数额约75亿。

2021年对服务项目机器的股权投资也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在同质化中找到真需求,其二则是为了赶上末班车。

卷是服务项目机器创业者在描述行业现状时提到的最多一个词。

比如说,多位扫地机器子公司的创业者向36氪表示,用在扫地机器身上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但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

技术见顶,却仍未打开市场,主要是消费者需求难以拿捏,所以工程项目难挑——几乎所有服务项目机器企业都能知道下一个产品形态是甚么,唯一就是看谁能做出来。

这对于非技术人士来说,往往难下判断。而对懂技术的人来说,也仍需要一点运气。

毕竟好工程项目很快被抢,36氪曾对目前处于第一梯队的高仙、擎朗、普渡等服务项目机器子公司做过分析,他们大多已经经历了4-5年的行业洗牌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当越来越多人能看懂价值的时候,留给股权投资机构的机会也就不多了。不管黑猫白猫,如果再不下手,就只剩下遗憾了。

服务项目机器中,股权融资数量最多、数额最小的是医疗保健机器,占到46.8%。比如说,即将上市的微创医疗保健机器在去年总数额(战略)股权融资就高达30亿。

自2018年起,随着医疗保健机器逐步覆盖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医疗保健机器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按照亿欧智库的测算,医疗保健机器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49.91亿规模。

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机器典型企业,36氪研究院整理

在服务项目机器应用领域中,相对于医疗保健机器而言,消费者感知度更高的其实是配送、清洁机器。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专委会副主任曲道奎曾表示,清洁是服务项目业中劳动密集型应用领域之一,专业清洁机器预计在未来2-3年的销量会进入行业前三。

家庭清洁机器也被认为是大市场,比如说,最近公布的一笔大额股权融资来自「追觅信息技术」,C轮领到了36亿。

同样的,配送机器也开始走进消费者视野。

比如说海底捞在2018年10月宣布打造采用送餐机器的智慧餐厅,仅用6台送餐机器,便可服务项目93张餐桌、453位顾客。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门店数量达935家,送餐机器数量有958台,平均每家店依然有1台之多。

配送机器应用领域已经走出了许多歌星企业,例如餐饮配送应用领域的普渡,去年两轮股权融资数额合计近10亿、擎朗智能化也公布了软银愿景领投的2亿美元D轮股权融资。

配送机器场景比想象的更多,比如说有酒店配送应用领域的云迹、KTV配送应用领域的优地等。不论室内、室外,未来能想到的场景都可能会长出配送机器。

公共服务项目机器典型企业,36氪研究院整理

当然,机器市场预测远不止于被看见的火热,更多机器企业正诞生于需求之处。

比如说Research Dive报告显示,2018 年亚洲地区农业机器市场规模为 40.828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将翻两番,达到 166.404 亿美元,并将以 19.2%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机器正在尝试走进人类城池之中,未来,如果能用钢筋铁骨提高效能、带来便利的地方,都会长出机器丛林来。但曙光之下也有阴影,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比如说:

在中国市场中,高性能机器的国内品牌占比不出四分之一;

减速器、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构成了机器单体中约65%成本,而这些关键零部件都依赖于进口;

在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中的中国品牌机器还很少...

资本流入不代表实际问题的解决,但真金白银入场是对爆发前期的确信,机器也正在走进人们现实生活。

正如五点半的黎明,离八九点钟的太阳不远了。

——————————————————————

最后预告下,为了更深入研究和跟踪机器行业发展情况,36氪正在筹备一场梳理机器风口的行业大会,时间在11月25日,坐标深圳。这也是36氪2021年度唯一一场针对机器应用领域的垂直峰会。他们会邀请机器应用领域的众多股权创业者、科学家、学者、优秀的创业者以及相关从业者莅临他们大会,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机器大会反馈给这个行业一些真正有价值思考和判断。同时,他们还会配套相应的行业榜单和系列栏目,如果您也有兴趣参与他们的峰会,可以发邮件至lixiang@36kr.com。